跳至主要內容

地區摘要

北區簡介

廖萬石堂
廖萬石堂

北區位處香港的最北端,與深圳市僅一河之隔,是連繫港深兩地的重要通道。北區幅員廣闊,面積達168平方公里,分為上水、粉嶺、打鼓嶺和沙頭角四個分區,人口約305,100人。北區現有羅湖、落馬洲、文錦渡和沙頭角四個與內地接壤的關口,為中港交流打開一扇重要窗戶。

北區保留了117條鄉村,當中仍居住著同姓同宗的鄉民,並設有上水區、粉嶺區、打鼓嶺區和沙頭角區四個鄉事委員會處理鄉村事務,聯繫鄉民,是最能保留傳統新界鄉郊特色的地區之一。

北區歷史源遠流長,圍村宗族的傳統文化尤為突出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區內有眾多富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,如全港最大的祠堂上水廖萬石堂、建於明朝的松嶺鄧公祠、吉澳天后宮、龍躍頭文物徑、蓬瀛仙館等。鄉民亦熱衷於保留傳統節慶,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,打鼓嶺和沙頭角會舉行天后誕的慶祝和祭祀儀式,而粉嶺龍躍頭太平清醮、粉嶺圍太平洪朝等皆為區內盛事。

蓬瀛仙館
蓬瀛仙館

北區自然景色優美,區內有塱原濕地、流水嚮水塘和鶴藪水塘、鹿頸南涌紅樹林等生態價值甚高的地點,是行山、踏單車的好去處。

北區有多個大型發展項目正在規劃中,位處古洞北、粉嶺北和坪輋∕打鼓嶺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將新增十三萬人口,發展成一個以人為本的環保社區,蓮塘∕香園圍口岸將加強香港與廣東東部、江西、福建等省份的聯繫,而落馬洲河套地區則會發展高等教育和高新科技。北區迎來耳目一新的變化,機遇處處,但在發展之中,仍能不忘其本,保留珍貴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。就如納入香港地質公園的印洲塘景區,擁有獨特的自然地貌和豐富的生態資源,可見北區在發展現代化城市之餘亦能同時兼顧環境保育。

鳴謝: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部分照片

鹿頸
鹿頸

印洲塘
印洲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