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地區摘要

序言

獅子山
獅子山

黃大仙區是以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。

地理及歷史

黃大仙位於九龍東,佔地約9.26平方公里,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;東臨飛鵝山;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;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,黃大仙是全港十八區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地區。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,人口稀疏,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。至一九三七年,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。自四零年代後期,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,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。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,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(後改建樂富)興建。這些年來,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,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。

人口及房屋

黃大仙區人口約四十一萬。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。目前,區內約八成人口居住於出租公屋及資助房屋;而其餘的約兩成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。

區內旅遊點 - 黃大仙祠

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,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。據傳說,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,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。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「有求必應」的,他的簽文十分靈驗。此外,該祠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。

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,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,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。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,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。

黃大仙祠黃大仙祠

區內旅遊點 - 志蓮淨苑

志蓮淨苑志蓮淨苑

志蓮淨苑是區內旅遊重點,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。該苑在一九八九年展開重建計劃,以唐朝建築藝術的模式興建寺院建築群,並於二零零零年五月開放供公眾人士參觀。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及正月十五日,該苑均會舉行法事,分別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祈福。此外,每年農曆四月初八,該苑會舉行法事慶祝釋迦牟尼的誕辰。

區內旅遊點 - 南蓮園池

南蓮園池建設佈局依唐代規模制式,已於二零零六年十一月開放予市民參觀。政府委託志蓮淨苑執行園池的管理、維修、保養及日常營運服務等。

南蓮園池南蓮園池